- 索引号:syszwgknew-13412394
- 分类:重大决策预公开
- 发布机构:饶河县财政局
- 发文日期:2020-01-10 15:44
- 名称:关于饶河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的报告(草案)
- 文号:-
- 主 题 词:
- 时效:现行有效
关于饶河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的报告(草案)
饶河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2019年1月3日在饶河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
一、2019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财政部门全面解放思想,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格预算管理,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监督问效,全年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201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4.8%(同下)。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44万元,增长6.4%;省级补助收入17.2亿元,下降0.6%;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17,82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10万元。
全县财政总支出20.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亿元,债务还本支出3844万元,上解支出3930万元,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保持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2,890万元,下降25.5%。其中: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2,360万元,增长64.8%;政府性基金专项转移支付530万元,同比下降78.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890万元,下降25.5%。收支相抵,预算收支平衡。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0.8%,比年初预算超收102万元,全部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
2019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5.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5亿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0.3亿元。?
2019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7,826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3,982万元,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公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再融资债券3,844万元,全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2019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余额8.79亿元。
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坚持将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摆在财政工作首位,全面加强收入征管,挖潜增收,严控支出,强化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全力保障收支平衡。全力加强收入征管。充分利用综合治税涉税信息系统,完善税收征管协作机制,深入挖掘潜在税源,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大对罚没、国有资源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在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644万元,同比增长6.4%。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将一般性支出减幅度从年初预算的6%调整为10%,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1,350万元,节约资金优先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支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政策研判,会同主管部门加大申报项目指导和组织力度,全县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16.59亿元,另外,争取地方政府债券17,826万元,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助推发展持续加力。
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成立饶河县减税降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饶河县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工作方案》,按照“顶格协调、顶格优惠、叠加享受”的原则,全年减税降费2,800万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平台聚合、杠杆放大作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60万元,“助保贷”发放中小企业贷款955万元,综合运用预算资金、债券、PPP等“市场化”政策工具做大“资金池”精准对接今明两年项目,深化财政金融融合,集中支持关键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坚持民生投入不减,全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9%。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筹措社会保障资金9,500万元,保证了各项社保政策待遇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每月增加123元,孤儿基本生活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1,150元,城市低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月573元,农村低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4,017元,特困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城市提高了1,408元/人年、分散供养提高了980元/人年、农村提高了710元/人年、分散供养提高了502元/人年;筹措资金430万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10%提高到12%。支持教育均衡发展。筹措资金110万元,落实“两免一补”及高中、中职学生助学金政策;投入资金41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资金26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投入资金2,800万元,支持中小学学校建设和维修改造。落实财政支农政策。通过“一折通”方式发放耕地地力保护、休耕轮作和目标价格补贴等涉农补贴3.1亿元,将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1,600万元,实施背街巷道、供热管网改造、城区绿化亮化等工程;筹措资金6,400万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 ?????
(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坚决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与有效防控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存量债务。全力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欠款“限时清零”,累计偿还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2,965万元。2019年一般债务付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5%,低于10%的警戒线。二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整合涉农资金7,200万元,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工作。三是支持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305万元,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3,035万元,用于生态保护和污染整治等。筹措3,733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切实提升全县污水处理能力。
(五)坚持改革服务大局。
坚持用改革破解财政工作中的难题,积极完善财政体制机制,促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预算执行更加约束有力。建立财政收支通报制度,实行按月通报、及时提醒、重点调度,预算执行进度持续加快。全面清理、收回各领域沉淀和趴窝资金1,450万元,统筹用于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制发《饶河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方案》,妥善安置企业职工,完成1户国有企业改制和1户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切实增强全县国有制经济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周密部署、细化方案,针对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开展4场300多人次的专题培训,保障了全县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和转换衔接,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政府采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效益,提升政府采购的社会形象。2019年全年共审批采购项目348次,审批采购金额11,504万元,实施金额11,063万元,节支金额441万元,节支率3.8%。全年共审结县级财政投资项目工程146项,总金额为12,682万元,审核认定金额为11,188万元,核减金额为1,494万元,核减率为11.8% 。
(六)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特定事项情况。
专项结余资金中,农业开发专项资金、棚户区改造资金、薄弱学校改造、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等资金,按权责发生制核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2019年预算执行中仍存在着财政增收后劲严重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逐年持续增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破解。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的指标精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县委十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防范化解政策性债务风险,加快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我县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原则,2020年预算安排如下:
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46,369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2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4,464万元,同比增长6%;省级补助收入131,90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44,056万元,上解支出2,313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146,369万元。收支相抵,预算收支平衡。
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500万元,同比增长67.9%;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500万元。收支相抵,预算收支平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无收入项目,所以未作安排。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4.3亿元,同比下降25.8%;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安排4.1亿元。
三、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20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人代会关于预算的审查意见和相关决议决定,聚集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保平衡、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
(一)用好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强与税务等部门配合,创新宣传与监督机制。要做到对新政策“了然于胸”,对老政策“心中有数”,确保政策落实工作无缺失、无漏项、无死角,使减税降费政策在稳定经济发展预期、增强民营经济向好发展基础、拉动社会消费增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力,提振企业信心。
二是营造发展环境,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发展、民生建设和基础设施等我县短板领域,大力提升财政政策扶持的“空间和广度”,转变产业扶持方式,采用以奖代补、事后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规范有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处理和公共停车场建设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切实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在民生领域方面的引导作用。
三是争取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积极抢抓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机遇,充分利用投资政策,加强项目谋划,积极申报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医疗健康、社会保障、交通强省、百大项目建设领域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项目,加快项目建设,主动调整调优经济结构,扩投资,壮底盘,努力发挥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补齐“三农”领域、民生领域短板,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大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发挥财政的机制引导和兜底作用,逐步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居住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资金统筹力度。统筹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需求,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基础上,统筹运用好预算安排、上级补助、地方政府债券等各类资金,建好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的蓄水池。强化预算执行监控。落实支出进度通报考核和约谈机制,及时调整支出进度偏慢的项目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硬约束机制。强化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推进绩效评价公开,加强结果应用。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盘活资金集中财力补齐民生短板、保障“三大攻坚”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大事急事和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实事好事。
(三)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
我县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财政收入低位运行成为新常态,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在当前支出预算管理中,还存在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水平不高、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等问题。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持勤俭办事厉行节约严格预算执行管理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的通知》,2020年部门预算编制中,一般性支出在2019年压减10%的基础上,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再压减18%,公用经费压减15%,办公用房维修压减20%。同时加大对结余资金的收回力度,拓宽可统筹财力来源。严控新增资金需求,严审重大活动保障标准;减少资产购置经费,盘活变现政府存量资产。
(四)全力惠民生促发展,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落实社保待遇调整及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困难群体救助保障能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改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和维护军人及家庭权益。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用好各项财政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进教体文化事业发展。巩固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保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改善边远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全民健身活动,安排旅游专项基金,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全力筹措资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扫黑除恶及禁毒等专项支出,进一步增进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围绕促改革强发展,积极构建现代预算制度。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继续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加强收支预测,统筹安排高度财政收支、暂存和暂付资金,使财政库款保持在合理水平。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扩大信息公开范围,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全面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
加强政府债务监管。深入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坚决遏制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规范运用融资模式,严防以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杜绝违法违规融资举债。加大财政约束力度。充分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和预算评审,地方政府所有建设项目的财政支出要全部依法纳入预算管理。严格项目建设条件审核,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制定融资平衡方案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从严管理财政库款。加强财政垫款清理力度,严格控制新增借垫款规模,压缩一般性支出清偿历史暂付款项。加强财政库款管理,跟踪库款运行走势,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2020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正确领导和县人大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凝心聚力、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转型攻坚,确保各项预算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我县财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做出新的贡献。